close

1260-是愛不是礙,是伴不是絆:圓滿自在的親密關係 哈佛醫師心能量

兩性相處我覺得真的不是很容易的事情,兩個不同背景的人有緣份相遇,除了一開始的荷爾蒙,後面的相處才是更需要學習的智慧,談戀愛是一件事,婚姻是另外一件事。這本書我覺得跟一般談感情的書來說,這本比較像是自己可以修練的方向,比較不算是溫暖安慰的同理,而是如何看見每個情緒背後的自己和對方。

如果走著走著有點小迷路,或許這本書可以幫助你看見自己找回愛的力量,無論怎樣好聚也能夠好散,不會留太多遺憾,畢竟有個美好兩性關係,有著良好的溝通,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一件事。祝福大家幸福且美滿。

「隨著年歲增長,有些人會變得更加圓融寬和,更懂得尊重他人,與人為善,但也有些人雖然年紀漸長,卻愈來愈固執已見,與人相處有稜有角,毫無彈性。當一個人愈缺乏彈性與柔軟度,就愈容易受傷與傷人,如果能夠從共好角度出發,互相尊重,才能共創雙贏的契機。愈有彈性愈能放下自我的人,生命才會愈自在。」

「所謂的門當戶對,並非是要結親的兩個家庭在財富或社會地位相等,更重要的是即將成為伴侶的對象能有相近的價值觀與學識背景。如果你希望和另一半能夠相知相惜,就要找一個可以溝通、互相了解,有共同志趣,且願意一同成長和彼此分享的人,這樣才有可能攜手共度一生。」

「每個人的生命寬度和深度不盡相同,對人生與未來的期待和規劃也有所不同,如果雙方的觀念或關注的事情差距太大,就很難建立深刻長遠的穩定關係,心靈也很難產生更緊密的連結與羈絆。」

「無論是什麼模式的親子關係都沒有對錯好壞,重點在於理解每個家庭都不一樣,千萬不要把自己的家庭模式,視為唯一的標準,認為這才是正確的,如果別人不一樣,就是對方有問題。」

「休閒活動是家庭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環。很多夫妻後來對無話可說或是沒有交集,都跟彼此的休閒嗜好截然不同有關。雖然有人認為夫妻可以各玩各的,未必要有志一同或是一起從事休閒活動,但是如果完全無法參與對方感興趣的事物,兩個人就容易漸行漸遠滿,或是愈走愈孤單。」

「既然人的意見或想法會隨著時空改變,又何必為了彼此意見不同而爭得面紅耳赤,甚至大打出手。不妨試著跳脫框架,彼此傾聽,就有機會互相支持,一起成長。」

「當我們對伴侶感到失落的時候,不妨靜下心來反思,自己所以感到失望或失落,背後的想法、信念是什麼?這些想法和信念帶來的生命框架,是不是讓我們理所當然地認定對方是錯的,自己才是對的?」

「如果可以覺察自己的期待/要求,看到各種無來由的念頭不斷升起,才有可能讓自己轉念,停止胡思亂想。但是要覺察並且意識到這些小劇場是假象,最好先能靜心(可以透過長期的禪修/內觀的練習),如此一來,當念頭一升起,就能馬上有所覺察,不會任由念頭無限蔓延到失控的地步。」

「在婚姻中,如果不能看清楚自己對另一半的角色期待,是不是自己真正的需求,或者只是受限於外在眼光,只好忽略內心的真實的需求,把社會約定俗成的標準當成擇偶的標準,那麼就很容易遇上不適合的對象,讓自己陷入一段糟糕的婚姻關係裡。」

「如果能學習處事圓融、言之有物、個性寬容不計較、懂得欣賞和感恩對方,用愛互相對待,能夠去看到並且肯定對方的付出,並且常常互相表達愛意,一起攜手共同成長,以及培養共同興趣,長此以往,愛的帳戶存款自然愈起愈多,兩人之間的吸引力也會跟著愈來感強。」

「當一方釋出善意以及試圖求和的心意,另一方一定要有正向的回應。很多時候,當一方企圖釋出和好的訊息,另一方卻不知道把握機會,讓兩人都有台階可下,反而變本加厲地指責,或持續賭氣、冷漠以待,結果錯失言歸於好的良機,實在很可惜。」

「婚姻失敗的原因不在爭吵的次數增加,而在於彼此充滿愛和熱情的親密互動愈來愈少」

「每個女人生來就是完整的,無論有沒有對象、有沒有結婚、有沒有生小孩,女人的完整性並不需要由別人定義。…真正的愛應該是懂得互相欣賞、尊重,並且如實地接受對方原有的樣子,讓對方活出生命的璀璨。」

#乃瑜筆記 #ny閱讀心得練習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umil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