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1342-給瑜伽.健身.治療師的筋膜解析書
這本書5月剛上市就買了,但斷斷續續讀了快五個月,主要原因不是因為這本有像原本書的厚度,而是有些東西內容需要想一下,如果不是特別有興趣或是老師們想多瞭解,讀起來會有硬的書。但我覺得是收穫滿大的,這幾年有非常多本講筋膜的書,有的講很深像是解剖列車,有的是從按摩來切入,有的甚至只是書名掛下名字XD
,但這本是從資深的E-RYT的瑜伽老師,來分享他對筋膜這個議題的整理,目前的書就沒有很多,解答我從骨骼肌肉解剖學,回答不了的正位的疑問?!
其實我一直都認為解剖學概念是要有,那些知識可以保護自己和學生的練習,但是每個老師的正位,在自己和課堂上學生的身體,有很多不一樣的回答。印象很深刻曾經在一個非常重視正位的老師,覺得我的後彎有一個角度不好,重覆的幫我調整,內心其實非常感謝老師的用心,但因為那次上完課後,反而讓我好不容易可以練習後彎腰,痛了很久再也不敢上那位老師的課。反而用另一個老師講解的方法,讓我可以重新練習後彎。
到底發生什麼事?都是很資深的老師?這本給我一些答案,其實沒有所謂的對錯,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有機體,很多時候的練習是要從整體來看,重要的是好好的持續練習來找到我們對自己的觀察力,同時,很多時候受過傷的身體,需要給自己更多的時間與耐心來讓筋膜產生變化。每個老師都是用心分享他練習所感受到的身體。
而這本雖然講的是筋膜,但在閱讀的過程,莫名也有很哲學的感覺。而且最後有把脈輪代入,沒有想到會從講筋膜的書看見脈輪,覺得很酷…同時,裡面有兩個練習序列,非常的療癒,動作如果喜歡強度瑜伽的人可能覺得沒有什麼感覺。但是反而是這樣細細的一個一個關節去探索自己的身體,才讓我們的筋膜有了很細微的修復。還有裡面意外的讀到一些調整學生體位時候的概念,那個「生物張力整合結構」的概念,覺的很棒呢!
「瑜伽練習會像我們一樣持續改變,會隨著我們的生活起伏,就像提醒我們保持清醒和覺察的親密夥伴。只要我們發現適合自己特殊形狀的正確瑜伽形態,它就能提供我們知曉與發展自己的機會。它會變成一種非常個人化的獨特練習,透過姿勢與序列、動作與冥想,可以訓練、培養以深化我們的存在感覺。它是一種美麗的機會,讓我們能在任何年紀與人生階段實現自我潛能。它隨著我們而改變。從各種意義來說,我們可以和瑜伽一起探索與成長。」
「要做到這一切,身體需要時間與練習,心智也需要時間與練習,覺察當下也需要一個適當、細心、有意識逐漸提升覺察的累積過程」
「你可以把一顆石頭丟多遠、可以跳多高、可以跑多遠,不只是由你的肌肉纖維的收縮決定,很大程度也取決你的筋膜網路可以伸縮的回彈性有多好。」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