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當初因為看「脆弱的力量」給我多的感動反思,因為以前的我其實很玻璃心,很害怕自己軟弱的一面讓人知道,現在是相較坦然一些,只是個性上的長期改變,需要自己當下一次次的發現,才有機會做調整。
這本「我已經夠好了」其實買很久,過年前在待看書堆中發現,覺得就是讀它的時機了。呼,其實我一直覺得自己不夠好,這個自卑的心態,真的不知道從那裡來的,從小都很少人相信我會覺得自己不夠好,或許是自己的保護色做太好,總覺得還不夠想要更多,去找到自己去證明自己。但忘記了那個證明是由誰來定義呢?!
雖然這些年來的磨練,這自卑的部份已經不是我的主要課題,嗯,我怎麼克服的呢?!不斷的一直嘗試新事物吧!從小小的踏出自己的舒適圈開始。才慢慢發現外界的掌聲不等於你這個人,雖然還是會喜歡有人留言分享回應,但更想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。
這是一個我很崇拜前輩分享的「我想學,是,我想要更好,而不是我不夠好。」這一念心轉對我很有幫助也分享給大家。
不過,這本書提的不是這個角度,而是幫我們認識自卑的本質,怎麼去發現自卑,面對自卑,包容自己的自卑,在恐嚇的文化中展現做自己的勇氣,不附和批判聲的潮流。去接納自己和他人的課題,那真的是非常不容易的事。
這本書也覺得不是很好讀,很像在讀心理學的一些研究,但如果你對這個議題有興趣,可以找來看,可以看很久XD...
「我們想要獲得接納、受到敬重,那壓力是無止境的。我們把許多的時間和心力投注在滿足他人的預期,以及在乎別人對我們的看法上,因此老感到憤怒、怨恨和恐懼。有時我們把這些情緒往內壓抑,說服自己真的不夠好,也許我們真的很糟,遭到拒絕是應該的。有時我們對外發洩,無緣無故對另一半或孩子大吼大叫,或是對朋友或同事酸言酸語。無論是往內壓抑或是往外發洩,最後我們都感到精疲力竭,不堪負荷,又極度孤單。
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來解決表面的議題,但鮮少產生有意義又持久的改變。當我們深入底層探索時,發現自卑往往是導致我們厭惡自己的身材、害怕遭到拒絕、停止冒險,或隱藏經驗與部份生活,以免遭人評斷的原因。…
自卑導致我們太在意別人怎麼想,使我們在迎合他人的預期時迷失了自己。」
「克服不足感最有效的方法,就是彼此分享經驗。當然,在這個文化中,把自己的故事說出來需要勇氣。」
「真正的自由是放手讓他人也得到自由。」
「外界常悄悄地為我們定義美麗,所以我們現在全盤接受那個定義,彷彿那是我們自己定的。」
「無論我們多努力學習,我們畢竟都是人,有時難免會以自己的觀點來看別人的生活和故事,而不是從對方的觀點來看。…角色交換雖然不容易,卻是可以做到的,需要用心、努力、勇氣、不怕犯錯,又願意面對錯誤。此外,我們也必須相信,我們看到的只是一個觀點,而非唯一的觀點。」
「我們之所以會評判他人,往往是因為我們需要衡量自己的能力、信念和價值觀。」
「失望和憤怒之間有微妙、但重要的差異,如果我們連自己的失望和憤怒都無法分辨差異了,想要發現他人的差異幾乎是不可能的事。」
「勇氣讓我們發聲,包容讓我們聽見。」
「覺得學習瞭解自卑讓我變得更有同理心了,我本來就很善於聆聽他人,也不會評斷他人。瞭解自卑以後,又讓我更進一步,我知道別人對我透露羞愧的故事時,其實也是冒了很大的風險。我也知道聽完別人的故事後,若是妄加評斷,不發揮同理心,那會造成什麼樣的傷害。」
「當我們覺得成長比完全重要時,也就是選擇了同理心和連結。」
「避免評斷他人需要花很多心力,但是避免評斷自己需要更多努力。」
「改變不需要豪言壯語,當我們展現平凡的勇氣時,改變就開始了。」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umil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