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「人體,就是一個樂器,共振無所不在,但,我們逐漸失去聽覺原有的分辨能力。」
這本書不是全部講人體的共振,前半大部份是叫我們怎麼去辨別好聲音:高音、中音、低音、平衡、共鳴、特色…什麼好共振,喇叭、音響、樂器可以怎麼選?或可以怎麼改善?感覺又開了一個自己陌生的知識眼界。
不過,我主要好奇是因為封面的這段話,剛好想要多瞭解聲音共振,也好奇一個音質的優化師、製琴師,三十年的研究,對於聲音有什麼體悟。發現聲音這個領域很酷,一直覺得自己對聲音不敏銳,從小這方面也沒有什麼樂器上的培養,只是頌缽的聲音給我難以言喻的感動。也在固定的練習,和經驗上的慢慢練習,開始發現一些小細膩的不同。哈~看完這本突然知道為什麼有些不同了。
因為我們人體就是一個共振體,只是我們有無幫自己整理自己的頻率。(外面共振影響我們,我們自身共振也影響著外面) 整理的頻率的方法,不只銅鑼或頌缽,自己人體的泛音也是一個很好的調頻(聖歌、梵唱、OM聲),裡面也有幫自己練習的方法步驟。還有大自然的聲音也是一個很好的頻率。
裡面作者有個舉例很好。
「多年前的某一天,我在音響店試聽一組高級音響時,一位客人走進店裡參觀。沒想到,這位客人一進門,立刻大幅降低了當時正在播放的音樂品質,原本讓老闆和我陶醉不已的聲音的光澤、音場,彷佛瞬間消失。音響店的老闆和我是老朋友了,我們兩人相視而笑,但沒多說什麼。等那位客人離開後,音樂又回到原來的美好,我和老闆再次相視而笑,因為老闆和我一樣,發現了聲音的變化。」
我也發現不同天,在自己身上敲缽,或是在他人身上敲缽,是有些不太一樣。不過這個微妙還需要很多經驗值。
而頌缽保養為什麼要常敲、為什麼要曬太陽,也在這本書找到答案。
「我們常說,剛買的新琴要不斷演奏,不停讓它發聲,聲音才會開,正是基於這樣的考量。經過長時間的彈奏,慢慢消除應力,琴聲就會愈來愈和諧,聲音也會逐漸優化」
「用機器烘衣服與用陽光曬衣服,效果不一樣。曬琴的原理也是一樣,因為陽光有更豐富的能量,可以消除水分和應力。」
裡面教我們主動式發聲,我也覺得很棒呢!這邊只記錄第七點,也是最後一個步驟:保持安靜。
「不管前面花了多少時間做發聲練習,這個步驟千萬不要省略。靜靜站著也好,靜坐也可以,至少保持三至五分鐘的安靜時間。前面發聲練習的努力,就為了這三到五分鐘的休息,因為身體的共振一旦啟動,自癒能力也就悄悄開始運作。如果可以的話,建議像練完瑜伽後的大休息時間一樣,在這短短的幾分鐘裡,安靜的呼吸,緩慢的調息,靜靜感受身體裡因為發聲而帶動的共振的感覺,感受身體裡微微的氣感流動。當身體處於安靜狀態時,這些最細微的共振餘波,是最有效的療癒。」
最後,無論主動式或被動式音聲共振,只要經常的練習,都可以對我們身心平衡非常有幫助的。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