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本書在疫情前拿到剛剛好,如果你跟我一樣看過幾本「薄伽梵歌」還是不太瞭解。這本書或許可以有更多的觀點,不過,這本書如果是看到字就會想睡的人兒,可能沒有人討論會看不完,因為連我喜歡閱讀的人,這本書也分了很多段才把它看完。有些文字許要一些時間來咀嚼。
在回到為什麼疫情前拿到剛剛好,不是因為有很多時間可以看書,而是薄伽梵歌裡面的哲學剛剛好或許可以讓你在動盪不安的時候,找到一種生活哲學觀,讓你有平靜的力量去面對變化快速無常的年代,面對兩難的時間怎麼抓準核心的原則,這本書都給我許多靈感。
所以在這次疫情為什麼可以調整的這麼快,或許這本書也幫助許多!不過,其實也看完一陣子,只是之前花比較多時間學習線上瑜伽課,去解決軟硬體的問題,還有推廣跟招生,哈~~現在有空可以分享給想要多知道瑜伽哲學的人兒們了。
而幾年前在師質哲學課當中,無法解答的問題,也在裡面找到答案了。
「往往在聽完故事後,我們仍無法斷定一個終極的視角或結論。而或許心智能因此暫時鬆開執取『我與我見』的習氣,一窺內在的明晰,與當下寬廣的無限性」
「而有火必有煙,任何的行動都有其不完美之處;所有的修行,也都有其盲點,…無論行動為何,我們都應一而再,再而三的放下行動的果實,將所有灰燼、連同一切概念心,奉獻回純意識的火中。」
「在瑜伽體位法的練習中(生活中),我們是該充滿熱誠的奮力並罔顧疼痛?還是一昧的守錯舒適圈、完全不挑戰呼吸的疆界?如果勉力而為,我們可能會受傷;如果耽溺於感覺好,我們可能蒙蔽在夢幻的狀態中,欺騙了自己,也錯失了瑜伽深刻的喜悅與真正的光輝。」
「日常中總有衝突的時刻,當又必須採取行動中,就如阿周納在戰爭即將開始之際感受到的兩難,看似混亂的瞬間,可能就是覺醒的契機。只需相信直覺,回到當下。」
「阿周納(以及我們)的信念的道德根基都不應該依照規範、公式或斷見。相反地,它們應該深植對『我是誰』與『我的法性職責』之清晰認識,在關係恆變的特質中,隨著時與勢,整體納入考量。」
「要放下執著是不容易的,可以透過專注,以及對儀式和奉獻的理解,掌握不執著的概念,使我們穩定於心之所向,透過一遍又一遍地,為儀式和所有行動,注入嶄新的焦點和好奇心。」
「當執著於事物,我們編織故事,虛構的情節使我們沉溺於混淆的想像世界,而這即是痛苦的真正淵數-輪迴。」
「儀式就是我們所做的事,而奉獻定義了我們的行動。兩者都可以帶來解脫,但若執著於結果,或藉機擴張自己,或是以為知或以了無啟發的方式進行,儀式和奉獻就成為一種無意義的束縛手段。儀式和奉獻,能使心智從慣性的思維中得到釋放,但也能瞬間盤翻盤讓心智變得僵固。」
「健康的儀式和奉獻,基於利他,而非習慣、自以為是的展示手段、或達成目標的方式。」
「若欲嫻熟門道,其根本在於透過長遠的時間、堅持不懈地練習。透過擁抱練習本身的樂趣和困難,及其帶來的餘韻。在藝術不斷深化和進展之際,不執著於任何練習的結果或成效。如此一來,任何領域的練習都會變得成熟並反映智慧。」
「在瑜伽中,如同任何一種藝術形式,如果等到確認掌握了理論和技術的各個方面之後,才投入這門運用身體表達的藝術,那麼你就錯失了良機,因為絕大多數的啟發並非來自智識的理解,而是源於直覺的、體現的經驗,它唯有透過藝術練習的本身才能獲得的。」
「放下他對命定和受害的惰性直覺,而是起身、出席、進入行動。該建議並不否認許多困難的情況,相反地,它指出,如果你明智地採取行動,便能擺脫這種受環境擺布的想像。當業力暴露於智慧之下,彷彿壓迫和囚困你的業力法則,而能使你徹底解脫。這就是自由。」
「紀律不是不種懲罰,其本身即是持續的、具深刻見解的練習。」
「若我們的修持是為了感到特別,滿足優越或開悟的欲求;若我們孤立自己並排拒因他人之回饋所帶來的健康成長;若我們認為自己很懂所以無需發問或學習,則我們造成的弊將大於利。」
「無論處境為何,你都可以就地開始,從能著力之點開始。」
「若某個洞見或令人興奮的經驗,讓你窺見了實相的本質,與其因匱乏感而囤積藏私,不如分享與傳揚喜悅。」
「當施予是本著真誠、愛和仁慈的精神,與無需知道接下來將會如何的態度,屆時,你才真正開始覺醒。」
「其實,瑜伽練習的精華不僅在於練習本身,還在於把它整個放下。」
「當我討厭或害怕自己的黑暗面,我們也錯失這觀照的良機,最終無從得見事物的自然過程和進化,如關係,奉獻與愛。」
「健康的個體、健康的人際關係,能在小我、驕傲、欲望、貪婪等分裂的品質產生時,平衡地維繫在和諧與平等的狀態。謙卑平衡驕傲,滿足平衡欲望,寬容平衡憤怒,慷慨平衡貪婪。在和諧的狀態下,破壞性的品質能被其互補對立面充沛地平衡,如此方能孕育對連結性深刻的信任和信念。」
「如果領導者拒絕覺醒,文化也會抗拒變化。對集體或長遠的角度來看,文化某些面向的改變可能是有益的,但對當權者來說,改變通常等於同不穩定和某種程度的破壞,即便改即是健康進化的本質。就個人而言,學會約束自己抗拒改變的傾向,是達到平衡和自由的一種可行且實用的方法,也是支持和維穩身處之環境和文化等方法。」
「一直透過『臣服』來說明不阻塞在自己的身分、想法、執著、信念、行動、和動機中。」
哈~~其實感覺最近資訊大爆炸,多字的心得不一定有人看,但是是轉念一想,還是回歸想不想分享,或是想不想做個筆記整理?重點是當作自己一個複習吧!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aumilk 的頭像
    aumilk

    N.Y.閱讀心得練習

    aumil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