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這個文宣超吸引中我:「人們終其一生都在聚會。只要一些簡單具體的小改變,就能讓聚會充滿活力」「無聊的聚會大可不必!為什麼我們越相聚越焦慮?」
其實我們人的一生脫離不了,各種大大小小的聚會,有的聚會讓人覺得開心,有的聚會讓人覺得很有收穫,有的聚會讓人想要玩手機打發時間,有的聚會讓人想逃離。
如果說有讓聚會更好的方法,或是有人能引導一個好聚會,這樣其實是非常棒的事情,也不會浪費彼此的時間。
只是很多時候我們沒有思考過這件事,只是跟著參加或是模仿自己曾參加過的聚會,但沒有思考怎麼優化。
所以明明大家難得能相聚在一起,卻變成一件很累的事情。無效的會議是一個非常浪費時間的事情,以前工作形態有非常多的聚會,非自己舉辨的聚會只能待著,自己辨的聚會雖然會思考設計,但是也少了一些方法。覺得如果當初有看過這本書,或許那些聚會到後來就不會變自己額外的壓力。
哈~覺得自己有社交恐懼,或許是因為自己不知道怎麼辨個好聚會,或是害怕那些沒有重點的長時間的開會吧!
這本書,有引發我一些思考,
重新的提醒我們為什麼要辨這個聚會?
是為什麼辨?是為誰辨?希望有那些效果?
其實很多時候我們沒有好好思考聚會目標?
例如:
辨這個聚會是想讓大家聯繫感情?
還是要讓人學東西?
是希望讓參加聚會的人多主動發表?
還是有些訊息的傳達?
例如:
辨這場婚禮,是為了父母聯繫親友而辨?
還是為了結婚的當事人?
喪禮是為了賓客緬懷?
還是給在世的親人的好好告別的儀式?
如果清楚為誰而辨?這樣就會更清楚可能可以怎麼這場聚會。只是當調整聚會性質後,跟傳統那個界線,也是需要摸索的。
這裡面也有提到,主辨人是否敢承擔責任?承擔責任和獨斷怎麼去分別?是否把光給聚會者,也是個藝術。
成員的排除?衝突的價值?不同人數聚會的特性?如何提升聚會小訣竅?如何做好結尾?好結尾的重要性!
才發現原來自己的社恐有部分,可能一部份是不知道怎麼做個好結尾。太長時間的聚會,會內向人也是個耗能量的事。
最後,無論是大型或小型聚會,外向的人或是內向的人,其實都還是需要有好的聚會滋養與交流。祝福彼此都能有緣被好的聚會所滋養著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umil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