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有好一段時間沒有看這類的書,記得自己以前讀大學的時候,其中的好奇的就是社會心理學,覺得比變態心理學有趣,因為社會心理學,很多時候,都是去研究我們日常行為背後的慣性動機,更貼近我們日常。
很多時候認識行為背後的動機,也是幫助認識自己與他人的一種方式。
不過畢業好一陣子,也不知道現在研究進展有什麼更當代的變化,所以當出板社跟我推薦這本書的時候,看到這本書的作者,本身就是編寫大學教科書的教授,比沒有研究底子的網紅書,或許有更多論文根據,和統計結果的支持,就答應來看看這本書。
畢竟坊間研究心裡的書非常的多,3c網路發達的世界,有很多道理似是似非,有的時候假消息比真消息更讓人相信。就像是「出生排行效應」我們都已經刻板的認為出生排行效應存在,認為長子怎樣?次子怎樣?但很多研究已經發現其實沒有絕對的關係,但我們仍然會聽到很多人在用這個東西在討論著。但影響孩子個性的真正關鍵,有其他的原因書中也有帶到。
有收穫的一本書,不過,剛開始還沒有跟上作者和翻譯的腳步會覺得有點難讀,特別是在專有名詞和中英小穿叉的時候,但在慢慢適應後,覺得有這樣的附上去反而很好,因為你可以用中英的關鍵詞去做搜尋。在當你想要更瞭解某個主題的時候。
我自己會想在這一類書,也是因為身為個人工作者,有時候跟他人的交流其實不夠多,有時候很容易會陷入自己思維的盲點,哈,因為書很多時候也是在自己喜歡的領域專研,少了一點思維的衝擊。
ex:第二章
每場魔術表演都是實驗心理學的實際應用:因為成功的魔術都是運用到我們「有意識的注意力」:什麼是有意識的注意力,注意力會選擇自己要落腳在何處,我們一次也只能盯住一樣事物。也因此當我們專注在某樣事物,便會自然地忽視其他東西,也就是說..注意力是一種有限資源。
ex:第六章
為什麼新年新願望,很難實現?雖然我們都知道做什麼事情對自己好,但是為什麼付諸行動這麼難?這裡心理學家整理幾個提高成功機率的方法:許下新年新願望,讓親朋好友知道你的目標,擬定實踐計劃,觀察和記錄自己的進展,打造有利的環境,將困難的行為轉化成非做不可的習慣。
幾種方法,都可以嘗試看看,但目標還是為了養成習慣,因為養成習慣後,就不用每一次都有運用到自己有限的意志力。而如果要養成運動習慣,直接花錢去購買適當堂數,甚至初期每週先固定一天,這樣通常錢花下去沒有上課,變成是損失,人不太喜歡損失的感覺,哈,這個在這本的第十七章也有說明。
這本書還有很多議題的討論,共有四十章,分成三大主軸:認識自我行為的心理學,探索人我關係的心理學,連結世界萬象的心理學,可以找自己有興趣的主題囉!
第1584本閱讀心得練習分享
#背後操控行為決定,你卻不知道的慣性思維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umil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