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前幾天分享有關於慢性疼痛,跟朋友聊天後之後,剛好想起來這本很棒的書,或許可以幫助正在因為疼痛受苦的人。
嗯,我曾是那個長期受慢性疼痛的人,忘了那一次跟某個整復師聊天,他說:「你不是瑜伽老師?」言下之意好像是你不該有這個問題。
噗,我會進修瑜伽師資的原因就是因髖關節常常不舒服,練習的過程常常莫名會受傷,所以才開始想有研究身體和報名師資呀~~~同時,我也是30幾歲才開始練習瑜伽,不是從小就開始學習怎麼去關注自己的身心的需求。
當下有點想脫口反駁:「當醫生就不會生病嗎?」當下有忍住,心想那些刻板印象,也許不知只有他一個人而已。
不過,也因為這樣的20幾年來的身體的歷程,還有教學後發現,其實我們身邊有很多人受到慢性疼痛所苦,或多或少只是程度上的差別。
書中有分享疼痛的價值,還有產生這些慢性疼痛可能的原因,以及或許你可以找那些方法去改善這些疼痛。不同方式的優缺。
如何去練習覺察我們的日常生活是如果造成我們慢性的疼痛?(為什麼手術開刀?或整復問題無法根治?)
很多時候慢性疼痛和急性受傷不一樣。慢性疼痛背後可能有一個非常強大的慣性在裡面,那份慣性不只是肌肉的使用層面,還有很多神經上面的變性,所以很多時候沒有回到最根本,其實可能都只是暫時舒緩而已。
這也是我後來進修頌缽和按摩的原因,因為當你的肌肉非常的緊繃的時候,是需要先放鬆的。那時候運動反而需要非常的慎選,才不會給你已經過度壓力和傷害。即使是瑜伽也分非常多個種類。
而且,當你在長期慢性疼痛中,睡眠品質是相對很不好的,很多時候睡了一覺起來,還是沒有得到修復,身體產生了惡性循環...
肌肉要的是彈性,而非緊繃,過度的緊繃也會影響那些部份的血液循環。不容易讓身體去發揮原本的自癒能力。
還有那些日常生活的壓力,個性上焦慮緊張,其實也都會影響血液循環。還有慢性疼痛本身其實也是壓力來源之一。
教學的路上,也發現有很多人,因為過往曾經受傷,或不良的生活習慣,很多人失去了跟自己身體的連結,身體已經忘記了什麼是不痛的感覺,也忘記了什麼是放鬆。
很多的練習,有時候都是在讓同學重新的去找找,去感受那些他自己可能的忘記了的感覺。
不過,都是需要很有耐性,一路來怎麼演變到這裡,恢愎也是需要給他那一份耐心。
以下是內文:
「收縮的肌肉也會擠壓該區域的血管、限制血流循環,從而減低了能夠送往工作肌肉的氧氣和葡萄糖;只要肌肉有機會放鬆,這種種壓迫不至於產生長期的問題;但是當肌肉太長被維持收縮的狀態,持續的血管壓迫便會導致缺血,在這個狀況下,缺乏氣氣與養份會導致疼痛、喪失功能、細胞受損,甚至細胞死亡。」
「你可以想想長期肌肉緊繃的後果。首先缺血的血流會導致細胞死亡;其次,緊繃的肌肉會限制活動,意味著當你遭受攻擊時會更難以快速移動與自我防衛;最後,緊繃的肌肉和功能不良的動作模式纏身,常常造成肌肉、結締組織、關節和骨骼的結構性損傷。由於肌肉緊繃可能造成上述的潛在傷害,難怪神經系統會透過疼痛的感覺要我們提高注意。」
「隨著慣性肌肉模式的形成,我們也失去了感覺和覺察的能力,使得改變模式和脫離疼痛變得困難。」
其實書中的內容還有很多,除了讓我們認識疼痛之外,也有介紹很多不同學臨床身心學派,還有我們面對疼痛需要的態度,嗯~~我們都有機會讓自己神經系統重新學習。
祝福大家都能釋放疼痛!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umil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