確定開放的空檔會陸續放在留言的地方。
用成活動方便大家知道陸續釋出的現場有開放時段。

aumil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你喜歡現在的自己嗎?
我很久沒有問過自己這句話。
發現在年輕不喜歡自己的時候,反而偶爾會問自己這句話,現在喜歡自己的時候,就不太會問這個?!咦...沒有發現什麼時後有這個轉變???專注的焦點改變。
當收到編輯邀請判斷是否要讀這本書,答應的原因,第一主要是編輯給我的感覺很誠懇,讓我讀後自在判斷是否想分享,也沒有給我時間壓力。最喜歡這樣出版社,閱讀沒壓力。
第二個原因是在團體頌缽服務中,最近有一個發現,很多時候我們的痛苦,是因為我們思維卡住了。在長期腦袋的卡住中,心情也卡住,身體自然會有些情況。頌缽音療雖然可以給我們腦袋一個難得空白休息的瞬間,這個瞬間很可貴。因為它讓我們跳脫思維的纏繞,給我們一個好好休息的片段。
只是回到日常中,很多時候如果沒有做一些各自的練習,有時候,很容易又回到原本那強大的習性,所以人就在不斷的重覆輪迴當中。
也突然發現,個性容易不小心內耗的我,往往一個會在一個事情一個念頭糾結很久,但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有個小小轉變,好像糾結的時間不像過往用年用月來計。即使暫時想不通,但也還可以維持學習前行。而不再卡在遊戲、小說、追劇沉溺的嗜好當中。自己也在想,這過程自己不小心做了什麼事?!
突然發現應該就是寫心得,從小其實文科不好,反而數理比較好,但是從大學開始寫部落格、後來寫臉書、寫閱讀心得。很多時候都是在練習用文字釐清自己的過程。
一個重新幫自己聚焦的過程。

aumil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這幾個月其實在進修芳療,覺得是誤打誤撞,但老天安排的剛剛好,因為本來想進修的是偏經絡和運動按摩的方面,但時間最剛好的,直覺出發的,結果開起了我一個腦袋領域新區塊。覺得有些植物芳香分子,實在太神奇。也意外發現一些很實用的居家保養。
其實每一週都有整理心得筆記,只是自己在芳療這個領域很外行,想要上完課之後,再來決定要分享每週的上課學習心發現。哈,課程還在進行中。
覺得上的課,比較像是一個導引課,每一週的主題都讓我覺得都可以看個人興趣再深入研究。
像是本來課前自己對耳穴其實超無感,只是順便學,以前也曾經在他人的耳朵上看過貼耳穴,自己也曾好奇看了幾本按摩耳朵幫助書籍。只是那個時候看完只覺得,按摩耳朵對身體好,但就限在這個印象。
為什麼事後自己跑去找幾本「耳穴」書來看?因為,雖然是順便上上,但在老師讓我們同學做互相操作,我被操作選擇眼睛當下是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,但是操作同學單邊的臉部拉提,在一個小時,就看到同學的臉部半邊提起來。
才貼了耳朵幾個穴道,就產生這個變化,一週後,同學還特別來回饋,是怎麼貼的?為什麼?很有感?我也不知道發生什麼事?!
但是,也超好奇用在家人身上會有什麼反應?因為網路上查後,發現耳穴對失眠、疼痛、耳鳴、減肥,有些會有明顯幫助。結果,幫家人用失眠的穴位,反而更失眠@@...
所以激發自己去看書找答案,才知道,單純失眠,可能有許多不同配穴的組合,不是只有一種組合而已。同時,每個人對耳穴的反應很多元,有些人可能是會延遲幫助。還有,有狀況的時候一樣的穴道可能會比平時更敏感。

aumil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這本書是在書局看到,翻幾頁就打包回家的書,因為在簡單翻閱的過程,有給我腦袋一些衝擊,因為在這幾年花在瑜伽上面的進修,無論是師資、工作坊、大眾課、或是廣泛的閱讀、自我的練習,都投入不少時間金錢精力。

有時候是覺得自己缺什麼想要補強什麼?有的時候是對某些事物的好奇。但是越學習越發現瑜伽領域的寬廣,無論從生理解剖、骨盆、筋膜、體位法、各種種輔具應用、呼吸法、脈輪、經絡、瑜伽哲學、冥想、正念、等等等,還有沒有提到各種瑜伽派別,或是延伸出按摩、靈氣、芳療、頌缽…等等等可能還有很多沒有花時間的領域。

世界很大,但感覺學了很多,但真正自己最喜歡最長應用的,只是某幾種?能夠變現的,也是某幾種?

閱讀這本書讓我發現,廣泛學習大量嘗試拓展經驗,很多時候是一個幫助瞭解自己的過程,但一直往廣度去探索,也容易忽略到一個很重要的,深度的重要,因為其實每一條分支,其實都可以花時間更專精。

同時,每個人的成本有限(時間、精力、金錢),怎麼運用自己有熱精,也能擅長,也有人願意為你的專業買單。成為一個良性循環是很重要的事。

為什麼一開始自己沒有想到鎖定領域呢?因為,從開始自己也沒有想過,要鎖定領域?!可能是因為自己個性實在沒有辨法只在阿斯坦加裡,日覆一日的專研,所以很佩服一開始就能找到自己熱忱的領域的同行們。

二來,就是,刻板印象裡,好像一家店越豐富越好?可以給客戶更多的選擇?同時,在中年剛轉行的時候,對自己的教學能力和信心都是不足夠的。總覺得會多一點,感覺自己才有「給」的能力。

明明知道定位很重要,但是當你不夠認識自己時,是很難幫自己鎖定方向的。


書中一開始,會先跟你講「鎖定小眾市場缺點」讓你知道如果沒有做好那些準備,鎖定小眾市場的風險在那裡?後面在跟你分析,什麼時候是可以鎖定市場的時機和好處。來讓你判斷是否要幫自己服務的項目聚焦?!

這些觀點都是自己沒有想過,也沒有人教過的,因為目前可以很清楚知道自己不要什麼,但要什麼可能就要做些取捨?

這本書也有說到數據的重要性。實際客戶給你的回饋。一開始開課是從學生口述和私訊回饋,知道這堂課對同學的幫助,還有自己在備課練習上對這堂課的熱忱。 但看完這本書後,決定改變下策略,去回顧那些課程是同學續報率最高的,一年二年,甚至三年四年,持續願意跟著學習,還帶著家人朋友一起學習的課程。

這個是自己沒有整理過的角度。自己的認知,好像是他人認知,不一定一樣XD...

有熱忱,跟有能力不一定等號?
但如果熱忱和能力結合起來,就比較能可以成良性循環,也會增加自信心。

aumil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人設、標籤、很多時候是幫助我們行走江湖讓其他人快速認識你,也是讓我們快速認識一個人的方式,雖然,我們都知道很多時候,人有很多的面向,但我們總還是習慣這樣去看一個人或是事,這也不是我們故意的,因為大腦內建這樣的機制,讓我們面對很多人事物的資訊時不會太累。

先撇開「人設」「標籤」是否正確或是好壞?但有個很大的關鍵是,我們自己也很容易被這個標籤所自我設限,無時無刻、無意識的被框架。

很多時候人的痛苦、掙扎、控制,都是因為困住了,困在這些自我或外在的定義中。而忘記了生命中的多元活法。

舉例說:年齡?性別?職業?你會不會有一些心裡既定的認為?幾歲要怎樣?幾歲只能做什麼事?男生來做比較好?女生才比較適合?中年轉職會不會太晚?跨領域要在幾歲之前,或是等等等,我們沒有細想過,或是行動過,就直接幾個字就放棄那些變化探索的可能。然後,又繼續在不快樂中,繞圈圈。

另外,上面舉例只是小小一部份,如果是角色?你對主管的定義、老公的定義、老婆的定義、婆媳親子等任何人際定義。是不是常常我們不自覺陷落像小老鼠的跑圈圈,一次次纏繞...覺得對方應該怎樣?或是自己應該怎樣呢?

其實要能自我察覺到這一點,真的非常不容易,因為很多時候這個是很挑戰我們思維舒適圈的。畢竟怪別人比較容易,改變責任不在自己身上。

呼,但如果有個跳脫舊思維的可能,也許處理一樣的事物也會有不一樣的格局了吧...

「一家公司的天花板是執行長的認知圈層,一個人的天花板是他的認知圈層,所以破除你原來的認知圈層,你才能看到更多元的世界,活出更豐富的人生。」所以作者把這本書名定做:「破圈」

這本書其實是偏向自我成長職場成長的書,作者分享他用那些工具幫助梳理自己找到自己,和分享做個案諮詢時怎麼幫個案釐清重點,嗯...我們不同人來讀會有自己的吸收。

讀這本書的時候,
一直在想我認識自己嗎?知道自己的優缺嗎?把自己放對地方?而價值的定義是誰來定?

也思考現在變化莫測的年代,自己不小心慣性思維,會不會讓自己少掉很多可能?或是又不小心給自己很多莫名的「人設」「標籤」綑綁著?而失去了面對社會的彈性?

忙著的那些追求,是自己內心渴望?還是傳統社會所需的認定?還是只是自己給自己的枷鎖?

以下摘自書中內文:
「我們對於萬事萬物的理解,就好像剝洋蔥的過程,你想像的是一個情況,但是一層一層剝開以後,你會發現自己眞正想要的,其實和你最初想像的不一樣。」

「你的關注點決定了你能看到什麼、感知到什麼,但同時也限制了你看到的事物。」

「我的思想其實是各種外界思潮、媒體和他人觀點的集合,由多條支流匯聚而成, 其中很多還彼此衝突。這是因爲大腦並不會刻意去一一辨析這些資訊和想法的來源。 慢慢地,我會形成很多原來並不屬於我的觀點及信念,這些就是信念體的來源。

需要說明的是,每個人的思想或多或少都會受到外在的影響,但是這裡有一個區別,你是無意識地受到影響,還是有意識地選擇這種影響。」

「很多人會犯一個認知上的錯誤,認爲自己的標籤是不可改變、不可進化的。其實 完全不是這麼回事。標籤只是人在某個階段為了簡化認知而賦予的描述性詞語,如果你把它當成對自己人格不變的表述,其實是過分放大了標籤的力量,使其成爲一種信念體。

標籤可以很輕鬆地被撕下、被自我更新、被修改」

第1571本閱讀心得練習分享
#破圈
#乃瑜筆記
#ny閱讀心得練習
有時候就只是一念之轉,只是那一念,那個「轉」,是各自的機緣與修行。


aumil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這本書對我來說有點驚喜,因為從小到大自己都是非常容易緊張的個性,無論是學業、事業、或是社交的活動,對我來說都是莫名容易焦慮緊張。特別是面對新的環境,學習新東西,就有莫名奇妙有很高的壓力。

如果有些認識我的看不出來,那很有可能你所看到的面相,背後是我花很多時間給自己和心理建設,還有某些領域是可以靠熟能生巧,和點滴點滴曾突破過的舒適圈,都會幫助我去適應這個環境。

在個性本質上面,還是偏向容易緊張,不管外在他人是否看得出來,但自己身體是誠誠實實的容易進入緊繃的備戰狀態。

在瑜伽上目前對我的最大的幫助,不是變成一個不會緊張焦慮的人,而是當下如果身體緊繃到不行的時,有發現機會,然後可以提醒自己身體鬆一下,意識放一點,這樣,身心互相影響下,就不會一直累積那份高壓。

舉例來說:就是如果你曾使用過萬用鍋、壓力鍋的話,開蓋前會有洩壓必要,無論是自動或是手動,洩完壓才能打開,不然,冒然打開會爆炸危險。

這本書為什麼讓我覺得很驚喜,因為從小也看過許多身心靈的書,也有學到很多幫助自己減緩焦慮方法。但這本書提供了我一些思維,為什麼最近過去有用曾經的方法,現在好像突然沒有用了?!

因為,我們階段性的需求變化,焦慮的情緒,其實是在提醒要注意生活一些面向,焦慮可以是一種機會,一種發現自己的機會,同時,原來,焦慮可以是一種天賦一種禮物。如果懂得善用反而更能幫助自己人生的做動態的調整。

嗯,書中的範例有一些狀況,有幫我硬硬的腦袋打開一扇窗,過去我來沒有把容易焦慮這個特質當作是個優點。焦慮如果沒有解方,很容易變成內耗,沒有意識到自己面對焦慮的方式,很容易陷入另一個更焦慮的生活模式。

書中不只提供一些問題,幫助我們去發現自己都是那些事情容易感覺到焦慮?(金錢上?社交上?健康上?等等等)在焦慮的時候不自覺習慣做那些行動?(大吃大喝?購物?去運動?等等等)

也有提供很多怎麼去改善焦慮的行動解方。如何運用焦慮的特質:讓自己進入心流?讓自己能夠提高生產力創造力?也能夠讓自己能夠放鬆?

這本書對一般人可能讀起來不會很輕鬆,畢竟是一個神經科學家心理學教授,對焦慮這個主題研究心得,但作者有努力舉很多例子,讓我們來認識焦慮的多種面向。

讀完給我最大的幫助,是有種原來容易緊張焦慮也是一個很好優點。這本成功給我對焦慮一個新的認知,哈~~~

第1570本閱讀心得練習分享
#改造焦慮大腦
#善用腦科學避開焦慮迴路
#提高專注力生產力及創意力
#乃瑜筆記
#ny閱讀心得練習
#貳樓瑜伽
人本不完美,如何看見自己特質去接納去發揮...

瑜伽練習也是一樣,不是只單單追求表面體式,而是有無練習好好尊重當下的身體,去感受去摸索那個體式,對我們身體和心裡的滋養。無論從靜態練習或是從動態的練習來切入。


aumil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當email收到這本書的邀約時,看了簡單文案介紹後,覺得不想讀,但後來想想是否是因為自己當下狀況不佳,看到太正面的東西會自然排斥,同頻率自然相吸,不同頻自然抗拒忽略XD...

「想要長久保持幸福只有一種方法。很簡單:快樂起來。」

當下的心境的確是不太亮麗,因為期待的事物,又一次失望。

但那時候突然轉念一想,在十幾年前,吸引力法則的書看非常的多,的確,有幫助自己很多思維上的提醒,是不是時候做複習了?!畢竟過往的工作,是在一群人相互鼓勵下前行,現在的工作很多時候需要找到專屬自己充電的方式。

也害怕是否是自己的偏見,就來讀一讀,勉得老天想要給你一些答案,但自己把門關起來了。

嗯~~當一個人在不順心的時候,你的親友跟你說:「要快樂起來,一切問題就結決了。」「發生在身上的一切都是最美好的事」

不知道,你會不會想揍他?!或是找一堆的理由證明跟對方說:你不懂,舉很多例子表明自己不開心都是合情合理。

嗯,的確,我想,每個人的當下所想都是對的,但真的是我們要的嗎?!如果把我們把事情貼上了壞事的標籤,可能你就難察覺到其他背後等著我們的禮物。

如果一切事物的詮釋是有意識選擇的?是否一切會不同?當下能對自己的言語情緒,能有所發現,真的是需要平日裡對身心的練習。

書中用一個故事舉例:
「我曾經認識一個丟了工作的人,他詛咒自己的不幸並開始酗酒和吸毒,他就這樣狂歡了三個月。有一天,就在三個月的狂歡日子快結束之 前,他接到一通電話,是他從以前就一直夢寐以求想進的企業打來的,得知他目前沒有工作,該企業要求他立即上工,但是對方一開口就要求他接受藥物測試。該企業立下嚴格的標準,不錄用任何有毒癮的人。

他無法通過藥檢,因此從來沒有機會得到那份工作,不過他得不到這份工作的真正原因是對宇宙失去信心。詛咒那個讓自己丟掉工作的 「不幸」,而非期待宇宙為他準備更美好的工作,事實上,他丟掉工作的事並非錯誤或不幸,而是一個帶有目的的事件,它稱得上是一紙畢業證書,將會讓他升級到更美好的境界。不過他從來沒有領悟到這一點。」

嗯,持續學習,換位思考,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照顧好我們的身心,是否這是給自己與他人很好的祝福,讓自己也成為所在環境裡的加分者。或許,那份善循環讓彼此在關鍵時刻,都能發現到老天想要給我的禮物。

第1569本閱讀心得練習分享
#你想要的一切宇宙早已為你預備
#乃瑜筆記
#ny閱讀心得練習
#貳樓瑜伽


aumil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最近比較常看工具書,比較少看自我成長書,畢竟自己好奇的領域很廣,如果不被難言語情緒所影響,基本上學都是學不完的。只是有時候還是會有莫名的低潮...一些道不明的心情呀~
後來意外收到這本書,閱讀時,讓我想到,是否這些情緒變化,是自己沒有想過的「中年危機」?原本以為中年危機是人生不順利的時候才會定義。但其實很順利時候,也是有可能會有中年危機的。
因為,每個人都有自己所認定成功的定義,只是這個成功的定義,是社會從小給你的框架?還是自己內心所認定的。這個認定真的是自己所要的嗎?!
如果是社會所定義的「名、利、權、情、職場、自己、家庭角色」而不是自己內在的獨一無二的原始設定,迷惘會階段性突然冒出來。
人類圖,每個人都有其獨一無二的藍圖,做事的方法,與詮釋這個世界的方式,但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看得清自己。就像是我們明明是魚,但是一直在學飛;明明是蝴蝶,但是一直在學跑。自然發揮無法舒服的發揮自己。(這是,我對人類圖最大的印象,不過,雖然曾看過坊間幾本相關書來看,但很多還是很不明白這領域,很深的學問。)
書中,其實也沒有講太多人類圖,比較是分享作者學會人類圖,怎麼運用人類圖這個工具,看見自己的個性,怎麼應用在自己的人生,怎麼去接納這般獨一無二的自己,同時,也尊重週遭人的原有個性,去看見那些差異背後的優點。
一本分享自我覺察的書,雖然我不是「投射者」(人類圖分類)。但也意外解答了,自己前些日子為什麼感覺心情不太亮麗,原來是我不小心沒有聽自己內在的聲音,用社會的標準來衡量了自己。
覺得自己好像不夠成功,不夠努力。忘了即使都是鳥,每種鳥也有自己獨一無二飛行的姿態,有著自己的成長節奏,每個人每個時期,都有各自的路程,都寫著我們各自己劇本。

aumil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這本書兩年前一上市就買了。只因為是作者蔡璧名,很喜歡作者:「勇而不敢,愛而不傷」「莊子,從心開始」「人情」「正是時候讀莊子」,還有「當老莊遇到黃帝內經:醫道同源、學會用情」書中的文筆常常可以解答當時自己的疑惑。
特別是心情不好的時候,讓人特別有感動觸發,或許因為是個性很容易鑽牛角尖,其他人給的建言,很多時候自己也不一定有智慧聽得下去。對於有些事或許可以單純的努力,但對於人的關係,很多時候不知道怎麼拿捏,才能找到那舒服的平衡。蔡老師對莊子的詮釋...對我很受用。
回到這本書「鬆開的技道心-穴道導引」其實前一本「穴道導引」,自己也有看,也有跟著去嘗試,只是天賦不太高,感受不到那穴道收放,只是還是很好奇這境界。
所以當新的一本重新編排,是用功能來排版,很適合現代人想要從症狀來找解法的角度。「鍊頸術、督督好、棄暗投明、我好肺、真腰瘦、動手腳」感覺更好讀。兩年前閱畢,還是覺得很困難,就當作長知識看,看完也沒有做閱讀分享。
直到前些日子跟其他人討論到這本書,加上前兩日剛好手邊找個答案,再重新翻這本書。發現,好像可以摸到一點點那穴道用力和放鬆的差異。雖然自己不太確定是否真準,但明白有些不同。
也有些自我反省...
個性真的影響人很大,自己的個性容易緊張,一不留神身心容易緊繃,即使學瑜伽或是接觸身心靈多年,但有時候還是比一般人的來僵緊,這是個性所造就...
是因為這樣的個性,所以一直會想找可以幫助自己放鬆一點的方法。也意識到為什麼以前難以感受到穴道導引,八年前的我身心更緊繃壓力山大,當身體越難放鬆,自然,更難感受身體內在細小的差異。

aumil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這本書其實已經在身邊一段時間,覺得這本很實用,如果不是想要深入瞭解每個經絡,跟我一樣只是偶爾好奇穴道可能有什麼功用?或是這個穴道可以用什麼手法和力道去按摩,覺得是很實用的一本書。
書中有整理常見的60種疾病的對症按摩,作者每個疾病整理出四個重要按摩的穴道,簡單不複雜。很適合居家保健。
書中也有講十二經絡走向,還有督派、任脈、和經外奇穴。如果想要清楚經絡的走向,或是探索自己某條經絡的狀況。也可以跟著書走探索。因為有時候有些問題「離穴不離經」,用筋膜來說,很多時候問題可能是一條路徑,而不是單一個點而已。
而我就只是開心的外行人偶爾拿來當工具書讀讀,記記常用重對因穴位,沒有背每個穴道。所以不用問我那個穴道是做什麼的唷,只是視需求好奇查閱。
自己通常在這本書使用方式
1、當我想要對某個症狀保養,就會對應書中所講的穴道重點,幫自己按摩,或是玩玩看艾炙。
2、當我發現今日臉部撥筋突然某個地方特別痛,或在筋膜放鬆課備課時發現一些酸痛點,在課堂同學覺得不舒服,有時會好奇拿來看看對應是什麼穴道,來驗證看看。
「經脈者,所以行血氣,而營陰陽、濡筋骨、利關節者也。」穴道經氣匯集及輸注體表的部位,重要的樞紐。「通則不通,通則不痛」大家可以自由發現觀察身體。

aumil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